“私账 vs 公账没分清?小心多付13%的冤枉钱!”

💡还在分不清“打公账”还是“打私账”?这个坑你可能也踩过!
不管你是新手也好,老手也罢,在中国采购很容易遇到以下的情况:
“我已经把钱打到供应商的公司账户(公账)了,结果对方却说不能收,要我改打个人账户(私账)。”
听起来很莫名其妙对吧?但其实这是一个和中国本地税务制度有关的小坑,而且如果没有提前了解清楚,可能会让你多付13%的冤枉钱!


Personal or Enterprise to Enterprise

什么是“打公账”和“打私账”?

公账:付款到供应商的公司账户,通常意味着这笔交易要开增值税发票,并承担13%的增值税成本。
私账:付款到供应商的个人账户,不开发票、不缴税,所以价格上通常会比较低。

为什么供应商拒收公账?

很多中国的中小型商家是没有完善税务制度的。他们不愿意开票是因为:
一旦收了公账,就要依法纳税;
– 纳税后,等于货款变少、利润被吃掉;
– 有些甚至根本没有正规公司账户。
– 所以他们宁愿走“私账”,你付钱他们也不用纳税。

真正的风险在哪里?

多付13%的税而不自知
如果你原本谈的是私账价格,结果却打进公账,对方可能还是要求你重新打一次私账;
但如果你没有重新谈价,而对方说“含税也行”,你可能就无形中多付了13%的税点成本。
钱打错后重新打款,流程变麻烦
一旦资金进了公账账户,再退回、再重新付款,不只是麻烦,还有可能耽误出货时间、增加沟通成本。
信息不透明,容易被骗价
若你不清楚这些背景,供应商有可能顺势“报你高一点”,你也不察觉自己哪里被动了。

那我要怎么避免这个情况?

很简单,只要确认这句话就好:
“这个价格是私账价格吗?不开票、不加税点?”

【打私账,不开票,不加税点】
这十个字是行内人沟通的标准说法,也会让供应商意识到你是“懂行”的。这样一来,对方就不会轻易在税务/报价上做手脚。

✅ 我们的建议

– 在和供应商确认汇款账户前,一定要先问清楚“报价是否含税”,“是否接受私账”。
– 如果供应商坚持公账,记得重新确认价格,不然你就是多付了钱!
– 有任何模糊情况,欢迎联络我们,我们可以协助你判别供应商的报税逻辑,避免不必要的损失。
 
📌 一个小动作,省下一笔钱!

别让税点成为你采购路上的盲区,让我们一起把中国采购流程变得更清楚、更安心!

或您可以加入我们的Community 群组获取更新的服务资讯 : 点击这里